English

另类阅读与文学本质

2000-06-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三 焦 我有话说

现实世界的道路阡陌纵横,车的轨迹把我的单位、我的家、我的朋友们连到了一起。与道路对应的是那些交叉的电缆,千万台电脑将千万个人织成了一张网,这就是二十世纪末的现实一种。病毒和文学,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于不断延伸的网络上找到了发表的快捷方式。但这两者呈现的姿态恰好相反,前者意在摧毁,摧毁数据、秩序和人们的劳动,而后者则试图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纸面发表之外的精神世界,这是同一根银色导线上的正负两极。

现在,我的速度指针从尘埃之中撤了下来,然后它转向了虚拟的另一侧并达到了56K,在屏幕上的一片绿色之后,《橄榄树》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在这里,每周都有小说、评论等各种文本加入到www.wenxue.com,每天都有数千只的鼠标点开了首页。分布在全球的数十名编辑、数百名汉语作者、数十万名不同年龄的读者,这便是文学网站《橄榄树》目前的阵容。毋庸置疑,网络的开放性将使这些数字迅速增长。

今天,“网络文学”这个概念已经被各种媒体千万次提及,内涵和外延正在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改变,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网络的卡拉ok”,在“正统”作者的眼里,网络成了业余作者“文学手淫”的一种方式。那么,《橄榄树》是不是也在推出这种浮浅的“卡拉ok”?

“直接的、本质的……”,一个标志性的图像在主页上跳动着,它推动着《橄榄树》的血液,折射出我们对于小说或者别的文本的理解。作为《橄榄树》编辑中的一员,我每天都聆听到来自网络的不同的声音。网络的普及是《橄榄树》存在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一种空前的恐惧也产生于此:四通八达的网络及其携带着的通俗文化正在作着抹平整个世界的企图——这才是真正的“网络病毒”。因此我个人认为,《橄榄树》是对抗着网络世界而存在的。个人的声音、个人的创造、个人的努力,在这里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这也正是《橄榄树》编辑义务工作的乐趣所在。

广大的汉语世界里每天都在产生着文字作品,然而那些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又有多少通过传统的媒体呈现出来?一本本印刷渐趋精美的杂志、数十个闪烁变幻着的电视频道,又有多少美好的事物掩盖在肌肤光滑的明星、唾沫飞溅的主持人之后?在被市场操作、被流行趋势所忽略的地方,流淌着另一条大河,它缓慢、宽阔、沉默,幽蓝的水色潜伏着无限的生机,《橄榄树》就种植在这样的河岸上。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发表依然存在着它的优势,仅仅从人性化的角度看,目前人们还无法把电脑屏幕折叠到膝上、床头进行随心所欲地阅读,而且也无法让显示器散发出书籍特有的油墨气息。而且我们坚信:从一种媒体到另一种媒体,从网络返回喧嚣的现实,文字的品质并没有改变,与初次进入网页时一样纯净、依然充溢着作者在白色键盘上敲击时的激情。因此,当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谢锦女士为《橄榄树》的纸面出版来到编辑部时,我们都从各自的电脑前站了起来,彼此从世界各地的终端伸出热情的手。

本文是作者为即将出版的《<橄榄树>小说选》所作的序,在本报发表时略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